当前位置:一抹晨曦>历史军事>季汉大司马> 第565章 互相谦让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65章 互相谦让(1 / 2)

第565章 互相谦让

章武六年,二月。

刘备与诸葛亮会面之后,招陆逊归京之后,则再招徐庶归京。

陆逊从重庆出发,顺江而下,抵达武汉。而因武汉尹位居江州之中,得有刘备诏令,徐庶随后也从豫章乘舟至武汉。

因陆逊早至武汉,刘备与陆逊先行见面。翁婿交谈间,刘备与陆逊言及亲情关系,多有谈论长子陆延,以及聊到家庭和睦问题。

待气氛恰当时,刘备则以大事相托,让刘禅以兄侍陆逊,陆逊以弟待刘禅。这让陆逊哭得稀里哗啦,发誓会以性命相报刘备之恩。

期间,刘备试探陆逊,问其是否有意主政大臣;陆逊当即表示自己才能不足,举荐诸葛亮、霍峻二人,请刘备择选一人,出任主政大臣。

见陆逊情真意切,刘备不再疑虑陆逊,则将其姓名写入辅政大臣的名单中。

霍峻忍不住落泪,说道:“望陛下保重身体,及大治南土后,率兵北讨寿春,继而再下河南;直捣洛阳,而后复兴汉室。”

“诺!”

当主政大臣,霍峻真没这想法。除了他长期在外作战外,还有他嫌弃当主政大臣太累了。

刘禅聪慧,刘备多有所知,且为他而欢喜。但欢喜之余,刘备却为刘禅而忧,太过聪明,崇尚权术,则非是件好事。今刘备唯有多加叮嘱,以免刘禅未来走上歪道。

“让霍督入宫。”

霍峻坐到榻侧,与刘备仅隔一步之遥。

刘备愿封诸侯王,非一时兴起。今他去世,如果真能恢复汉家天下,诸将之功则就不好封。如果霍峻真想为王,刘备不想吝啬。当然至于他之后的子孙如何,霍峻之后子孙如何,则非他所能考虑。

所幸刘禅未经历人间险恶之事,今虽学商韩之术,但对权术不太感兴趣。

刘禅不能理事,朝政问题几乎会压到主政大臣身上,若加上繁琐的军事,以及要安抚朝野人心,霍峻真就不愿为之。

“昔高祖言,非刘姓者,不得为王。如有违者,天下共击之。”

“太子以为如何?”刘备问道。

刘备喝了口温水,舒缓胸腔,说道:“朕闻张公至此,言东宫诸卿叹太子智量,才学多有增益。张公闻之,亦是为此而叹。若实如此言,父则无忧。”

“孔明举君任之,而君举孔明任之!”

“容朕思量少许,询问诸卿意见。看君与孔明,何人可就主政大臣。”刘备说道。

霍峻大惊失色,猛地站起身。他没想到刘备还会分封诸侯王之念,他可不敢受之。毕竟韩信之故事,不能忘记啊!

刘禅持着汤勺,轻吹凉气,驱散汤药的热气,说道:“父亲,尚有一口!”

刘备伸手相招,说道:“朕有心腹之言相说!”

“诸葛丞相!”

刘备用那粗糙的手紧握住霍峻,伤感说道:“朕下荆楚时,幸得仲邈奔走,初献二分策对,趋兵下江东;而后转战江汉,迎我入楚。是谓无仲邈,则无今汉之基业。”

呆滞少许,霍峻来不及多想,当即拜倒榻侧,说道:“臣受陛下知遇之恩,岂敢违背高祖之言,行乱国之事。昔文王以武王托付姜尚,臣不才愿为姜尚、伊尹,与孔明、伯言、翼德等卿,辅佐太子,继兴汉室。”

刘禅为尽孝道,亲侍汤药于榻侧。

“仲邈且至榻侧!”

刘禅将药碗交予侍从,恭敬坐在榻侧,听候刘备的吩咐。

“仲邈请起!”

“不喝了!”

刘禅则有所感,拱手说道:“望父亲安心,禅必记之。”

“诺!”

“仅商韩之学多残酷,寄奴当取精华而弃糟粕。以权术御臣,非太子寄奴所能为。切记!君以手足待臣,臣以心腹奉上。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
刘禅接过巾帕,说道:“禀父皇,禅今在读《管子》,丞相前些日所传授。”

少顷,霍峻趋步入宫,拱手而拜,说道:“臣峻拜见陛下,不知陛下御体可有稍复?”

是日,刘备身体不佳,招刘禅至黄鹄台。

霍峻不知刘备之意,赶忙说道:“太子聪慧,有明君之望,岂能改择他人。陛下勿要被外人所听,以免生有风波。”

换天子的权利,霍峻更不能接受。刘禅干得挺好的,把刘禅换了,换刘封吗?

且学霍光之事,霍光虽善终,但他死后的家人,可没善终。即便刘禅干得天怒人怨,也是之后的事,今下怎么能说换天子。

“君有经天纬地之略,兵略盖世,寡有人能及。汉之疆土,半数由君所克。君才十倍胜于曹丕,今后如能克复天下。朕已谓太子曰,可封君为藩王,庇护大汉。”刘备说道。

见二人推辞不受,皆无心出任主政大臣,这让刘备多有感叹。希望在他之后,霍峻、诸葛亮真能如他在世般,不要在他死后发生矛盾。

霍峻当即举荐诸葛亮,说道:“禀陛下,丞相法纪严明,善于理政,兼有军略。臣如在外征战,孔明则能在内辅政,何愁汉室不兴!”

“咳咳~”

刘备搀扶起霍峻,说道:“如太子不才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